1. <var id="gafyk"></var>
            <input id="gafyk"><ruby id="gafyk"><address id="gafyk"></address></ruby></input>
          1. <li id="gafyk"><em id="gafyk"></em></li>
          2. 用戶注冊
            用戶名:
            注:真實姓名才可通過審核
            設置密碼:
            確認密碼: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發送郵箱驗證碼
            立即注冊
            會員登錄
            記住密碼
            忘記密碼?
            立即登錄
            郵箱找回
            系統會自動給您的注冊郵箱發密碼查找信。
            立即找回
            留言反饋
            姓名:
            電話:
            提交
            談藝說戲
            當前位置:首頁>談藝說戲
            依靠觀眾,戲曲才能健康成長
            發布時間:2021-11-19 20:47: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付軍

                江國強


                川劇作為四川的藝術瑰寶,曾經風靡云貴川。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川劇也與其他劇種一樣,面臨著青黃不接、改革動力不足等問題。談到原因,個人認為主要如下:一些地方重視不夠,經費投入不足,對傳統文化藝術表演的公益性、特殊性認識不到位等。


                四川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振興川劇”的口號,到2020年年底,已時隔38年,效果如何?值得深思。我所了解的一些地方川劇團,就因為失去了正常的經費來源,已經難以經營下去。比如我們戲迷口中的火把劇團(民營川劇團)也因市場低迷,處境十分困窘,這些都導致川劇傳承發展產生嚴重困難。


                其次是改革創新的尺度問題。在近40年中,四川一直本著“保護、繼承、改革、創新”的方針振興川劇,但就近年來我所觀看的某些川劇作品而言,個人認為某些花哨“創新”是不成功的。比如某些所謂的“大戲”創編出現了一些以“導演中心制”等為主的創作團體,有的甚至還沒熟知“四功五法”、鑼鼓經、聲腔體系的規律,就強行把西方戲劇表現形式雜糅,顛覆老戲迷的觀感,誤導新戲迷的認知,搞出來的戲曲簡直就是“四不像”。


                川劇劇目有著“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國”之說,但目前能常演的傳統劇目也就僅有幾十個,眼下四川省川劇院與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擁有很多業務能力過硬的中青年演員,應該趁他們還在“當打之年”,多排、多演傳統經典劇目,激活從劇本到唱腔、舞臺、音樂全方位的保護體系。


                此外,還應該多給青年演員提供演出實踐機會。四川近些年戲曲進校園做得非常好,連續多年舉辦的中小學戲曲展演規模、影響都很大,也發現了很多苗子。這些年輕一代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同樣,他們也引領著文化的潮流,在戲曲的推廣普及過程中,擁有巨大的潛力。這些都是有關部門應該好好關注的問題。


                有句話說得很好:“依靠政府,戲曲能活著;依靠觀眾,戲曲才能健康成長?!贝▌〉谋Wo傳承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作為戲迷,我們理應向身邊人特別是年輕人普及戲曲藝術,共同守護我們的文化瑰寶。


                (作者系四川成都戲迷,本報駐四川記者付遠書整理)

            備案/許可證號:晉ICP備15004613號 晉公網安備 14050002000301號
            老子影院午夜,色视频在线_亚洲se图 在线播放_色色亚洲色图国产一级大片_免费国产精品高清
              1. <var id="gafyk"></var>
                    <input id="gafyk"><ruby id="gafyk"><address id="gafyk"></address></ruby></input>
                  1. <li id="gafyk"><em id="gafyk"></em></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