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睂υS多文藝作品來說,專家評論并不鮮見,并且在提高文藝創作水平、幫助群眾欣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說到市場檢驗,那些關于演出場次和收入的數據也都能直接說明問題。而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出發,讓人民來評價作品、評價藝術顯然不可或缺。在文藝創作中更好地體現“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的同時,在創作和評論上,也要更多地傾聽人民的聲音,“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本報文藝評論版,在一如既往重視專家學者評論的基礎上,嘗試推出“觀眾評戲”相關版面。這些評戲者,就是一個一個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可能是老戲迷,也可能是新觀眾。他們對一部戲、一類戲,或者對一個劇種以及自身視野所及的更大范圍,從自己的理解、情感或審美出發表達見解,可能是拍案叫好,也可能是“吹毛求疵”。他們的觀點,也許讓您共鳴,也許讓您不以為然,但我們都應相信他們對藝術的赤子之心,是出于對藝術或對一出戲的熱愛來抒發心聲。我們尊重審美差異。
之前,我們曾以專欄形式推出“‘快遞小哥’評戲”。今天,“觀眾評戲”以整版形式與大家見面。有的文章是戲迷或觀眾自己撰寫,有的是本報記者、編輯幫助整理。希望這個版面能成為藝術作品與觀眾、群眾,以及專業評論與大眾評論間的一個互動窗口。也期待熱愛文化藝術的廣大讀者、觀眾積極投稿,共同為藝術更加貼近人民群眾和高質量發展投入熱情和智慧。